首页 > 体育 >

人间有味是“土味”(3)

2018-05-24 04:04:00 网络整理 阅读:201 评论:0

人间有味是“土味”(3)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土味”中满含着的是对农耕文明的礼赞。据文献记载,班固在《白虎通·五行》中写道,“土味所以甘何?中央者,中和也,故甘。犹五味以甘为主也。”在《书·洪范》中,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疏:“甘味生于百谷,谷是土之所生,故甘为土之味也。”

时至今日,“土味”为何变了味?费孝通先生认为从基层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小农经济中,乡下人通过种地谋生,因而乡下人和泥土是息息相关的,人们会像植物一般依赖泥土生存,从容地熟悉日常生活和周围的人。这也是“土气”的特色所在。

而随着社会支柱产业由农业向工业转变,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在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在创意产业取代了服务业成为全球化社会的主导产业之际,“土气”、“土味”也融入了另一番社会景观之中。

看官老爷:从“刘姥姥进大观园”到观看“大观园里的刘姥姥”

互联网从来没有遵循着当初创造者的理念——演化为一自由、平等的虚拟空间。每当“土味”相关的负面话题爬上热搜榜,“中国脑残千千万,XX..占一半”、“作死”、“毒瘤”等就会在评论中大爆炸似的出现。

一般人们会有这样的刻板印象,这类贴着“土味”标签的媒介内容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特别是文化水平、社会地位低的人会更爱看俗气的内容,而且是毒害青少年思想行为健康的精神鸦片……

但往往也是这些我们很容易假设和猜想到的理所当然,也使我们忽视了“土味”表征和符号所隐含的身份地位以及权力的不平等。

在观看土味内容的过程中,观看者和内容中的环境、人物是脱离的,双方之间是难以对话和达成共识的。

看“土味”时,用户和表演者之间存在着“看”与“被看”的辩证法,即“凝视(gazing)”,一种携带着权力运作和欲望纠结以及身份意识的观看方法。

观看“土味”小视频、直播、图片、段子的人是行为的主体,他们利用转评赞等社交..交予的权力去审视“土味”,同时“以用户为导向”驱动着“土”味内容生产者不断去挑战用户的好奇心和猎奇底线。而这种用户控制背后渗透着凝视主体的态度、意识和价值取向。

人间有味是“土味”(3)

草根主播:吃得“土”中“土”,方为人上人?

标签:人间 有味 土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