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宋鸿兵:痛定思痛,研究印度药业发家之路,启示中国医药转型升级

2018-08-03 10:30:12 网络整理 阅读:110 评论:0

■文 | 宋鸿兵

印度人常说,中国总理出访时拿出高铁当名片,而印度总理从兜里掏出的则是仿制药。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极具竞争力,而印度仿制药已经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中国号称世界工厂,而印度被誉为世界药房。

在我们印象中,印度制造业似乎比中国落后不少,但为什么印度的制药业却如此强悍?我们要对印度的制药业发展历史做一个大致的分析,希望印度的经验能为中国制药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发。

印度制药业艰难的起步

印度1947年独立,当年印度的制药业极其落后,西方制药巨头完全控制了市场,主要药品完全依赖进口,药价属于全世界最贵之列。

宋鸿兵:痛定思痛,研究印度药业发家之路,启示中国医药转型升级

中国当年的情况也类似,1949年在上海一支青霉素能换一根金条,青霉素是很多人的救命药,和现在的抗癌药差不多。为什么民国时代中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除了战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百姓看不起病,更吃不起药。

在50、60年代,印度制药业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在5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发展仿制药,青霉素的价格掉到了两分钱的白菜价,大幅提高了人口预期寿命。而印度继承了英国的医药体制,西方制药巨头仍然垄断着印度80-90%的市场,专利药更占到了99%,印度本土制药业基本处于窒息状态。

第一个重大转机出现在1970年。当时印度铁娘子英吉拉·甘地力推..,希望从经济基础入手来彻底改造印度,制定了对印度制药业影响深远的《专利法》,目标就是培植本土制药业,确保大众能够获得廉价的药品供应,从西方制药巨头手中重新夺回市场的定价权。专利法废除了英国传统的药品专利制度,不承认药品成分拥有专利权,只承认生产过程的专利权。

宋鸿兵:痛定思痛,研究印度药业发家之路,启示中国医药转型升级

▲ 英吉拉·甘地

宋鸿兵:痛定思痛,研究印度药业发家之路,启示中国医药转型升级

▲《专利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