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怎样读《盐铁论》:这是历史上一场大型的辩论会(3)

2018-08-08 09:54:23 网络整理 阅读:91 评论:0

明了了《盐铁论》的主线后,我们分别从各个专门史的视角再来谈一谈读《盐铁论》应该注意的要点。

从政治史的视角看,盐铁会议有两重意义。第一,贤良、文学是汉武帝“尊儒”的结果。武帝即位初期有尊崇儒术之意,罢所举贤良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者,又立五经博士,并为博士置弟子,以经术为出仕的凭借。“尊儒”可谓有其具。但现实的政治层面,则因上述三项政策的渐次展开而离儒家政治渐行渐远。桑弘羊一方依据韩非之言立论,一定程度上显示法家学说尚有其空间。这些来自民间的儒者在儒家政治长期蛰伏后,借武帝去世之机集体发力,对桑弘羊一方主张做了全面批评,并提出“夫为君者法三王,为相者法周公,为术者法孔子,此百世不易之道也”(《盐铁论 刑德篇》)的根本政治主张,与董仲舒《天人三策》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可谓前后呼应,在政治儒学化的进程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此次会议后,法家思想在政治领域就不能大行其道而逐渐衰微了。

第二,除了上述儒法之争的会议态势外,也应注意到会议背后复杂的各方政治博弈。这次会议主要是霍光、桑弘羊二人矛盾尖锐化的结果,霍光利用这些儒生达到了攻击桑弘羊的目的,间接促使桑在第二年的败亡。正如徐复观指出,贤良、文学“只有在矛盾对立、相持不下的夹缝中,才有机会反映出一点政治的真实”(《两汉思想史》第三卷)。但同时也要看到,贤良、文学与霍光间也有根本的矛盾。霍光本人对儒者的态度,正如霍山指出“诸儒生多窭人子,远客饥寒,喜妄说狂言,不避忌讳,大将军常仇之”(《汉书 霍光传》)。这就导致虽桑弘羊下台,但政治领域的全面儒家化在整个霍光主政时代迟迟得不到落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