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两朝天子一朝臣,吴三桂为何降清

2018-08-10 23:58:42 网络整理 阅读:58 评论:0

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清代刘献庭《广阳杂记》

两朝天子一朝臣,吴三桂为何降清

​ 云南昆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月底的一天清晨,清平西王吴三桂没有穿着大清官服,反而一身汉式缟素、头戴方巾来到了城郊永历皇帝的墓前,身后三军诸将皆是如此打扮。吴三桂在永历陵前亲自酌酒,三呼再拜,趴倒在地、恸哭不止,身后三军同悲、声震如雷。大放悲声的吴三桂几乎不能起身,而墓中之人、南明的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十年前正是被他擒获绞死的,现在他却拜倒在永历墓前痛哭流涕,这是为何?与其说吴氏是在哭故主,不如说他是在哭自己,他曾抛弃名节、卖力为清朝攻城略地、奋斗半生,换取了一顶王冠、一方属地,正希望在此永享富贵,却接到了朝廷的撤藩令。根据清廷的旨令,他将要回到荒凉的关外,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连自身安危、子孙性命也不知能否保全,这一切怎能不让他悲从中来呢?吴三桂是明朝辽东人,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崇祯皇帝登基后开武科取士,不满二十岁的吴三桂一举夺得武科举人,后来被任命为明朝总兵官,在明末崇祯年间驻守辽东山海关等地,防备在满洲崛起的后金。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已经席卷北方的李自成的农民军(大顺军)逼近北京,惊慌失措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急忙下诏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要他放弃山海关外的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市),火速前来救驾。但吴三桂“不为君亲来故国”,他对势如破竹的大顺军心存畏惧,想保存自身实力,于是故意拖延,以致进军缓慢。从宁远到山海关总共两百余里路程,昼夜兼程疾驰一日可达,但吴三桂三月四日接到入援京师的圣旨,直到三月十六日才抵达山海关与山海关总兵高第会师。入关后的吴三桂又花了五天时间安置随军的家眷与迁来的民众,之后才率主力向北京进发。当他还在勤王的路上时,传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的消息,于是他立即调转马头,返回了山海关。北京失守后,身在北京的吴三桂之父吴襄也投降了大顺军,被李自成封为侯爵的他还写信劝告儿子吴三桂也尽快归附大顺政权。除了动之以父子之情外,李自成还诱之以利,特意派遣降将唐通携带白银四万两前去犒劳吴三桂等人,并答应投降后给以“封侯之赏”。返回山海关的吴三桂已是腹背受敌、独木难支,他效忠的朱明王朝已经覆灭,现在西有气势如虎、如日中天的大顺军,东有仇杀数十年、虎视眈眈的清朝——权衡利弊后,他认为“吾与北兵(指清军)结仇深,势难归北”,最后决定投降同为..的大顺政权。于是他写信回复父亲:本来“国破君亡,儿当以死相报”,可如今父亲谆谆教导,儿子应当遵从父命,做个“孝子”。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后,吴三桂将山海关的防务移交给了前来接洽的唐通,率军再次向北京进发,准备朝见新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