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朝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圣教的同时带来些什么?

2018-08-24 12:17:14 网络整理 阅读:146 评论:0

明清时期中国虽然厉行海禁,但是中西方的交往依然是存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圣教的同时带来了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清朝的康熙皇帝就非常注重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曾向传教士学习过天文、数学、医学等知识,并注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首诗所写的就是学习西方天文学知识的情况。

清朝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圣教的同时带来些什么?

从16 世纪开始,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的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利玛窦。他一方面尽力使天主教的礼仪适应中国的社会习惯,寻找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所确立的知识传教政策, 因为他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尊重学问和知识的国度。因此他在传教时尤其注重数理科学知识的传播,往往将西方的天文、地学、物理等科学知识作为与中国文士、朝臣、宫室结交的进身之阶。

他发挥早年在巴黎所学的数学和地理知识,向中国文士详为讲解, 并将自鸣钟、万国舆图、天文仪器及其他各种奇巧物品一一陈列,让人们观赏。他又自制天体仪、地球仪以及计时日晷,馈赠中国官员,使得中国人士耳目一新,利玛窦亦随之声誉四布。万历二十九年(1601),利玛窦偕同庞迪我进入北京,通过太监马堂,向万历皇帝进献一批礼物,同时呈上国书。自此, 利玛窦留住京师,从事传教活动,直到万历三十八年(1610)去世。利玛窦正是通过博取中国封建统治集团上层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成功地奠定了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基础。但利玛窦毕竟是一位博学之士,他为了开展..活动,最先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科学知识。

清朝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圣教的同时带来些什么?

汤若望(1592~1666)号道来,德意志人。崇祯三年(1630),明廷召之至北京, 继邓玉函之后管理历局,修造天文仪器,编制《崇祯历书》,监铸西式火炮。归清以后,他格外受到清廷的礼待。年轻的顺治皇帝对汤若望十分尊敬、信任而亲近, 称之为"玛法"(满族对长者的尊称),每有咨询即宣召进宫。顺治还经常前往天主堂,参观礼拜堂、书房、花园等处,并与汤若望作长时间的谈话。由于汤若望所获得的地位与尊荣,为清初天主教的传布提供了很大方便。康熙九年(1670),中国的天主教徒已增至二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余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