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长之:孔子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2)

2018-08-27 07:55:41 网络整理 阅读:108 评论:0

在这以前的文化是被贵族垄断的,但在社会剧烈变动、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时,这种垄断情况就要被迫改变了。没落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在这一改变中就起了桥梁作用。他们顺应了广大人民学习文化、学术和各方面知识的迫切需要,开创了私人教授学生、传播文化的新教育制度。孔子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卓越的教育家。

李长之:孔子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2)

当然,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他还是个思想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但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这是孔子进步的一面。但是,孔子又主张用“礼”来制约“仁”,同时主张礼教、礼治,这就是说,孔子主张人跟人还是要按一定的等级、一定的规矩相处,也就是他说的: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所以他说的仁——爱人,便又被等级秩序削弱了。在这一点上,孔子终于没有完全突破阶级限制,终于没有突破旧的思想意识的限制,终于没有突破那时社会还处在过渡期的最初阶段的历史限制。

李长之:孔子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2)

在对当前的政治态度上,也有类似情况。孔子对当时各国诸侯、大夫的互相兼并很不满意,他主张天下和平统一,这是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也是符合中国后来成为一个大的封建国家的历史要求的;但是他所主张的统一,是要像西周初期那样,在以周天子为首的旧贵族统治下的统一,这就虽然含有新的因素而终于和当时社会变革的现实相矛盾,,这也就是孔子在当时不能不碰壁,政治活动不能不失败的根本原因。进步和落后,改革和妥协,孔子兼而有之。这是孔子的矛盾,也是时代的矛盾。

尽管如此,孔子能够提出“仁”,而且能够普及文化知识,在教育事业上有很大的贡献,其进步的一面还是主要的。源远而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正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传播者。

李长之:孔子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2)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排版:郭磊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