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唐太宗为什么三次废除公廨钱?这跟当时唐朝的经济关系重大

2019-01-07 16:21:30 网络整理 阅读:160 评论:0

图片:网络

文章:笔墨诗书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时,公廨钱制度出了问题(各部门开支的主要来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皇帝首先想到的办法是撤销公廨钱。但撤销公廨钱之后,政府部门的办公经费和官员的职分田补贴谁来出?

唐太宗想了另一个办法:从全国找了七千户最有钱的上等户,逼这些富户每年交钱供养官府和官员,“定向资助”政府的办公经费和官员的职分田补贴。

唐太宗为什么三次废除公廨钱?这跟当时唐朝的经济关系重大

这种新的定向资助办法实行了三年,由于扰民过度,受到了太多的批评。唐太宗只得再次下令废弃这个做法,回到老路上去。中央政府再次给各个部门发公廨钱,让他们去经营。

这次,为了解决管理人员不专业的问题,唐太宗直接设置了一个新的岗位,叫作“捉钱令史”,即专门管理公廨钱的办事员。每个单位设置九人,每人掌管五万钱(五十贯),通过向市场放贷来获得利息。

为了防止资金再次流失,唐太宗下令捉钱令史必须实现盈利。他参考了市场利率,,认为每年获得百分之百的回报是可能的,因此规定每个令史每个月必须提供四千钱的利息(一年四万八千钱,折合年利率百分之九十六)。完不成任务的就要受到惩罚,完成任务的给予奖赏。如果捉钱令史连续十二个月都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升官。

唐太宗为什么三次废除公廨钱?这跟当时唐朝的经济关系重大

此法一出,立即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出现了开头争论的一幕。褚遂良更是扬言这会让整个官场都庸俗化,导致政治的败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