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民间说唱曲艺“相声”是怎么诞生的?

2019-01-10 16:46:27 网络整理 阅读:56 评论:0

相声”类曲种是曲艺艺术中,形态构成较为独特的一个曲种类型,既包括汉族曲艺中影响较大的相声、“答嘴鼓”(即流行于福建和..一带的表演形式,类似“对口”,但是即兴性很强,对话采用的语言均为格律比较规整的韵文,曲本的语体类似于数来宝的唱词)和四川的“相书”(说唱类的表演,后面详细介绍)等。也包括诸如朝鲜族用朝鲜语表演的“漫谈”(类似于相声的“单口”)和“才谈”(类似于相声的“对口”),以及受汉族相声艺术的影响所形成的同类少数民族曲种,如..的“笑磕亚热”(简单理解为“蒙语相声”)等等……

四川的“相书”是一种通过戏剧性很强的喜剧性虚拟“说唱”来“以趣明理”的曲艺品种,这种形式在北方相声的形成过程中也曾经存在过,就是用补幔围起来表演,,故被称为“暗相声”或者“暗春”,于不用布幔的表演“明春”相对应而存在,在四川,这种表演则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存在的曲种形式了,即“相书”。

民间说唱曲艺“相声”是怎么诞生的?

汉族的相声基本上采用北京话来表演,是整个曲艺艺术门类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曲艺形式,又是整个曲艺形式中自身形态比较发达的曲种,所以汉族相声是探讨相声类曲种最主要的类型。

历史渊源

对于相声的历史渊源,我们要从两方面追溯,如果从通过语言表现喜剧效果的“谐谑”(发音:XIEXUE)来看,要追溯到东汉,当时有一种表演形式被后人认为是“与现代的相声相仿佛”,但从作为一个具体的曲种来看,相声的历史并不很长,从现在掌握的可信资料看,其作为一个独立曲种的形成,大约是在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即公元1821-1874年。

“相声”作为一个词汇,最早的含义是运用口技手段所进行的摹拟性表演,宋代的时候被记载为“像生”,明代被记载作“隔壁戏”,到了清代又被称作“象声”或“像声”等等,但都是一脉相成的艺术形式。这种口技表演对于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的相声来说,只不过提供了一个被沿袭下来的名称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