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大凉山上的“扶贫伉俪”(2)

2018-11-19 07:13:02 网络整理 阅读:170 评论:0

“在雷波这个‘家’里,媳妇才是‘定海神针’。”吴赟选择支教的付出,王校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只要晚上有时间,他都会帮吴赟分拆试卷,整理学生作业。

除了生活上的“默契”,很多时候,王校彬常常“学师”吴赟。

雷波县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一节课45分钟,一些老师习惯用灌输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走神甚至渐生厌学情绪。

吴赟一节课最多讲3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发言讨论,有时还会安排他们上台交流,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

“让人产生兴趣,激发积极性”,这个思路启发了王校彬的驻村工作。

铜厂沟新村住房建设完工后,要对公共绿地进行绿化。但树苗、草种的采购费用不低,这让王校彬苦恼了很久。

公共绿地并非必须搞集体绿化,何不分给村民种?王校彬提出,谁种植、谁获益,果树、蔬菜也能绿化。听到这个想法,村民的积极性瞬间高涨,他们很快在公共绿地种植了桃树、李子等经济作物,树下还种了豌豆苗和土豆。

“王校彬的思路非常好,既落实了政策要求,又体现了农家田园特色,也让村民得到了实惠。”汶水镇副镇长莫色华喜佩服不已。

如今,铜厂沟村已从山上整体搬迁到了山下的移民新村。村民们住进了新居,水电道路网络通讯样样畅通。“村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芭蕉芋基地500亩,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对于稳固脱贫成果、保障后续发展,王校彬充满信心。(宛远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