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研发人员留不住? 看这家电气企业如何留住“爱迪生”

2019-01-11 17:37:43 网络整理 阅读:172 评论:0

研发人员留不住? 看这家电气企业如何留住“爱迪生”

早上8:30,在施耐德电气研发中心,员工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刘振忠刘工也已经坐在他自己的办公室内,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令外人不解的是,刘工的上司,一位施耐德研发中心的总监,却坐在外面公共员工区内。

对此,刘工也曾惶恐过,“我只是一个工程师,不应该坐在那里”。但在施耐德电气内部,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刘工是施耐德电气的二级“爱迪生专家”之一,让他拥有独立的办公室正是公司尊重技术专家的体现。“爱迪生专家”计划是施耐德电气在全球范围内培养和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一项计划,在集团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2002年以普通工程师身份加入施耐德电气的刘工,一开始只是与当时的几十名研发人员一样,做一些断路器产品的功能性验证和国产化项目。主要是引入法国总部的技术并消化吸收。

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经过多年的理论积累和实战磨练,当时跟着法国总部学习的中国研发中心,现在已经具备相当的中国原创能力,不仅如此,“研究出来的成果不但得到了法国总部认可,而且在中国之外,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想引进”,这让刘工颇为自豪。

而让他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在施耐德十几年的工作生涯已为研发中心贡献了10%左右的专利,他的名字在研发中心一楼的专利墙上随处可见。

这显然不是一个人的胜利。

20年摸索中国原创之路

刘工依然记得当年自己刚刚加入时的情形。“办公区域面积不大,只有几十个人。”一开始的工作也只是些单纯的把国外技术本土化。采用中国的供应商,通过对供应商的能力培养,使他们有能力为施耐德提供合格的产品零件。

不过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由于看好中国市场,从2003年起施耐德电气开始加大对中国研发中心的投入,最典型的是上海金山试验台的筹建,它为研发中心之后的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尤其在2005年,研发人员的数量快速增加,从基础仿真到流程控制,从电子软件到机械电驱,从表计面板到开关电器,从设计构图到试验验证,研发中心各功能部门设置齐全。研发整体向中国客户需求、乃至中国标准需求倾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