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白菜:从南向北、从小变大

2018-09-15 12:49:21 网络整理 阅读:166 评论:0

白菜:从南向北、从小变大

齐白石《白菜蜻蜓》

白菜是如此平凡、常见,唯一能让大家珍重对待的大概只有台北故宫收藏的那棵翠玉白菜了。清代富贵人家喜欢用各种玉石雕琢成寓意吉祥的小摆件放在案头欣赏,这株翠玉白菜是十九世纪才制作的,白菜兼备青、白二种颜色,蝗虫繁殖力旺盛,寓意“清清白白”、“多子多孙”,有专家推测这应该是光绪皇帝爱妃瑾妃的嫁妆。故宫的珍藏众多,传统文化人更重视各种书法、绘画名作,而翠玉白菜最近十多年突然成为大众中最有知名度的故宫文物藏品,就像是齐白石成为20世纪后半期最著名的水墨画家一样,可以说是社会文化“大众化、简单化”的现象之一吧。齐白石出身湖南农家,从小吃小白菜,后来到北京也吃过不少北方大白菜,所以他的画中既有小白菜也有大白菜。

就蔬菜的演化而言,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芸薹属植物的原产地是地中海地区,数百万年前就已经自然分化出的黑芥(学名:Brassicanigra)、散叶甘蓝(学名:Brassicaoleracea)、芸薹(学名:Brassicarapa)这三大基本种,它们之间容易杂交出各种亚种、变种。中东两河流域的先民可能在一万年前就开始人工栽培芸薹类植物,然后向四周传播,估计是汉代或之前从印度传入西南、华南、江南,在南方演变为小白菜、塌菜、紫菜薹、菜心、分蘖菜等变种,之后杂交演化出大白菜(学名:Brassicapekinensis),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更多新品种。

小白菜在有些地方也称白菜、青菜、油菜等,不像大白菜那样菜叶紧紧包裹在一起,而是由光滑深绿色的叶子塌地而生,,叶片小,叶柄细长,在南方几乎可以四季常种常吃。小白菜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的文献,当时人称之为“菘”,草字头加松树,指的是它和松树一样耐寒,到初冬才凋谢。三国时期的《吴录》有“陆逊催人种豆、菘”的记载,南朝齐人周颙称自己家乡的美味是“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南方的出产。唐代“菘”已经有白菘、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的变种。可能因为它长老以后叶片下面接近青白色,宋人把白菘也叫做白菜。好吃的四川美食家苏东坡对它的评价很高,有诗赞扬说“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把青菜比做羔豚、熊蹯这样的山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