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神品,而是乱世的人生哲学(6)

2018-09-07 13:56:20 网络整理 阅读:65 评论:0

其实人活到极致,就是两个字:舍得。

舍去人生中不能改变的人和事,得到的却是陪伴一生的伴侣。

在删繁就简中培养一两项癖好,才能有深情、有真气。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神品,而是乱世的人生哲学(6)

▲快雪时晴帖

兰亭集序

公元353年,那一年的王羲之还没有辞职。

他在劝诫殷浩无果后,就知道北伐必然是失败的结局。怀着悲愤的心情,他和谢安、孙绰等名人雅士来到山阴,喝酒赋诗,玩着“曲水流觞”的游戏。

那天,他们42人喝了无数的酒,趁兴写下37首诗。当日暮降临聚会结束时,他们把37首诗编成诗集,请王羲之作序。

王羲之仰身而起,望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场面,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好日子里,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

在国势沉沦、仕途梦断的时刻,这是他难得的消遣。

王羲之很开心。

人生就是这样,虽然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但当遇到开心的事,就会发自内心的满足,不觉时间流逝。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神品,而是乱世的人生哲学(6)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神品,而是乱世的人生哲学(6)

▲兰亭集序帖

今天这么开心,是因为逃离了城市的喧嚣。

重归苟且的生活后,开心的记忆也将成为永久的怀念,太遗憾了。

如果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论富贵还是贫贱,终究是过眼云烟,一赔黄土了此一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世界如此广大,人生如此无情,人该怎么自处?

是像孙连城一样,放眼宇宙不管身边事,还是蝇营狗苟,每日羁绊于琐事?

不,人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

人在世间生活几十年,不应该默默的来、悄悄的走,而应该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当后世人看到的时候也会感同身受,就会知道:“他来过。”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尽兴而写的《兰亭集序》,其实想要说的就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要浑浑噩噩的了此一生。

舍去不必挂怀的琐事,养护一生陪伴的癖好,向世界发出深情的问候,对人生抱有真气的活着。

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方式在世界上留下痕迹,可以是高尚的道德,可以是内心的友善,可以是传世的文化。

不在于权力大小、财富多寡,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向世界表达你的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