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最是长相忆:四川北路的文化记忆

2018-09-29 18:47:57 网络整理 阅读:164 评论:0

最是长相忆:四川北路的文化记忆

文:张广智

近作小诗《相忆》如下:“同饮一江水,形影难分离。闲坐话往事,最是长相忆。”说的是我与四川北路的牵念与思连,她好像成了一位与我难分难舍的好朋友。蓦然回首,在整整70年间,时光所编织的“四川北路情结”,岁月所积淀的不灭的文化记忆,一直留存在我心间。

小时候,我住在闸北,当时那里还多穷街陋巷,文化设施薄弱,我平生第一次看电影,就与四川北路结了缘。一天,母亲放工回来,手里拿着一张厂里工会发的电影票。我乐不可支,揣着票子步行,由虬江路往四川北路,行至海宁路左拐走百步,就到了我要找的国际电影院。进得院内,看到大厅墙壁上挂了多幅当时苏联电影明星的照片,记得有邦达尔丘克、玛列茨卡娅等。作为20 世纪50 年代的风尚,电影院放的尽是苏联电影,我这次看的也是苏联影片《金星英雄》, 邦达尔丘克主演。之后,我还到这里看过由玛列茨卡娅主演的《乡村女教师》。这两部电影与我的青少年时代, 连同四川北路彼时的繁华印象,一直储存在脑海中。

1959 年,我进复旦大学念书,与四川北路之缘却在延续。大学当时还属宝山县地界,周边文化设施不足, 学校礼堂虽然周末有电影放映,也有些演出(如校话剧团1962 年秋在登辉堂演出话剧《红岩》深受欢迎, 后还移至四川北路桥堍的邮电工人俱乐部礼堂公开售票对外演出,风光了一阵子),但此时予我个人更多的,是四川北路的文化牵引——这里说的主要是买书。

说起四川北路上的书店,只有三家,虽不密集但分布均匀。先说一南一北各一家,这两头的新华书店很有来历,南头854号是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陈云同志于1925年到1927年曾在这里工作过。北头(山阴路口)的新华书店,其隔屋原是著名的内山书店旧址,20世纪30年代曾是鲁迅、左联作家与..进步人士内山完造交往活动的场所。每当我在这家书店选书浏览的时候,总觉得身后仿佛有一双眼睛望着我,深邃而慈祥——感觉那是鲁迅先生的目光。再说第三家,是四川北路中段(武进路南)的旧书店。检点现在家内的藏书,旧平装版的“万有文库”(史学类)和“大学丛书”“良友文学丛书”等大多是从这家旧书店及福州路总店淘来的。这里还得插叙一句,大学毕业后,我于1964年秋入历史系读研究生,当时国家除每月发给每人44元生活津贴外,每年另可报销120元购书款,这大大刺激了我们这些研究生的“购书欲”。现今翻看那时买 来的书,真是“价廉物美”啊,比如由王造时先生译的黑格尔《历史哲学》(今学界公认三联的王译本乃译此书的善本)售1.4 元,耿淡如师于1933 年翻译的《近世世界史》精装版894 页,只有0.80 元。呵,太便宜了吧!当时购到时的雀跃之状犹在眼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