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最是长相忆:四川北路的文化记忆(4)

2018-09-29 18:47:57 网络整理 阅读:164 评论:0

就算在杨浦区学校附近安家后,我的“四川北路情结”仍在延续。比如,大凡学术界朋友来看我,我都会陪同(或推荐)他们去四川北路逛逛,去鲁迅公园一游。1927 年10 月,鲁迅先生自广州到上海后,就一直在四川北路一带活动,后定居在山阴路大陆新村, 引领左翼文化运动,谱写了生命晚年令人难忘的篇章。前两年,鲁迅公园经过大修丰富了“鲁迅元素”,变得更好看了。夏日某天,我陪友人出游四川北路,上午去了鲁迅公园,参观纪念馆,谒墓地,访故居;午饭后, 来到了多伦路名人文化街。说时迟那时快,闷雷,迅电, 随即大雨倾盆而下。避雨间歇,我说起了过去在多伦路粮店买米的事,友人笑了;又连带说起住润德坊时早晨每每忍受那声声吆喝,友人又笑了,迅即追问: “现在咋样?”“不一样了,前些日子我去过老家探望, 邻居们都说早就挨家挨户地装上了抽水马桶,还装上了简易淋浴房……”友人连声说:“那就好,那就好!”

闲谈之间,雨停了,大雨把个多伦路冲刷得干干净净。也许是因了雨,也许未知,名人文化街的游人稀少, 靠近入口处的基督教鸿德堂晚祷声尚未响起,地摊即收了,古玩字画之类的商店还开着。我有意寻找的那家粮店,当然也消失得不留踪影了。此时,多伦路显得出奇的安静。我与友人一路走着,流连忘返于路两旁多样的建筑群。左联纪念馆、中华艺术大学学生宿舍、孔公馆和沈尹默、王造时故居等,都是民国时期留下来的优秀历史建筑,如今都在门前铭牌示知。一路寻访当年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丁玲等文学先驱留在这里的历史印痕,那种光风霁月的文学旅程、革命生涯以及那些建筑,就成了破译四川北路文化记忆的密码。这是一座历史档案馆,值得后人好好保存与传承下去。

一路走着,已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屋上、树上、路上、脸上,闪现出雨后的明澈,落霞的美丽。回望四川北路,夜将临,灯微暗,繁华缓缓远去,冷清渐渐弥漫,然假以时日,它必将在转型的阵痛中“浴火重生”,重现光华,而此刻在我脑海里翻腾的依然是它的文化记忆,最是长相忆!

摘自副刊文丛《上海的时光容器》,伍斌 编,大象出版社2018年版。

最是长相忆:四川北路的文化记忆(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