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孟祥才:推动儒学“现代化转化” 内圣开出新外王(2)

2018-10-10 19:49:05 网络整理 阅读:137 评论:0

齐鲁晚报:对齐鲁文化,您提出了“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的主张,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孟祥才:在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发展格局中,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地域文化。如从夏商周三代到战国,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形成了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甘陇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等。在这些地域文化中,只有齐鲁文化在秦汉时期完成了由地域文化向主流文化的转化,其他地域文化只是作为文化的因子融入了主流文化。

齐鲁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孔子站在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上将传统的政治与道德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因而给齐鲁文化注入了新的灵魂。有了儒家学说,齐鲁文化才真正具有了民族、地域的超越性,才真正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

到了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学,对稳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它既获得了统治者的青睐,又得到被统治者的认可,是中国宗法农业社会最适宜的意识形态。

中西文化融合需要克服“排异反应”

齐鲁晚报: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碰撞出了许多智慧的火花,在这段时间里,其实儒家只是百家中的一家,地位并不特别突出,为什么到了汉代会一跃成为主流思想,为古代统治者和普通民众所普遍接受呢?

孟祥才:董仲舒与汉武帝的一次相见,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思想意识形态总基调,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事件。事实上,儒家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思想,并非只是汉武帝“拍脑袋”决策,而是经过了审慎选择。

儒家讲究和谐,针对人的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都提出了一些规范和要求,整体来看,这些主张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尤其是儒家所提倡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更是难能可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