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在松江,“咬”住文学梦的那些快乐日子(3)

2018-06-07 07:32:05 网络整理 阅读:209 评论:0

松江是历史渊源地,人杰地灵处,说到文学艺术,历史长河里捞起的名人俊杰一长串。而曾经的日子,松江县城除了一点刚崛起的喧嚣新楼,目力所见的街衢也多陈旧、窄仄及荒凉,更莫提一个个远近乡落,三泖九峰广远寥廓。但农人即便淳朴,也在追求欢娱,,丝网版画是小荷尖角,田头唱戏更有宽广的生命活力。那日我刚踏入县委宣传部,王勉一把拽我:“喝酒去,顺带见个人,一个在松江田头上崛起的剧作家。”

那人叫陆军,在当年简陋的松江文化馆二楼,木楼梯上去吱嘎作响。

三十多岁的陆军让我眼睛亮起来,其时他在上海的郊区名声肇始。农民养育了他,农民的情怀哺育浇灌了他,田野是他的广大舞台。天赋加努力加热爱,他编创农民的戏,讲农民的话,表达农民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话剧、沪剧、越剧乃至其它剧式,信手拈来。他的作品播撒郊野,丰厚多样,并向上海城区拓展影响,参加各类展演而获奖。但我们初见,他留给我的印象是略带羞涩,谦卑,农民的实诚,语音毫不华丽流畅。采访毕,忽然拿来几斤广柑,嗫嚅说是家里亲戚的劳作果实,请笑纳。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关注这位从农村土地里长出来的戏剧快枪手,看他突突突地在乡土文艺的战场快意扫射,硕果连连。

因此,我写陆军有了情,一篇“为我的农民兄弟写戏”的文章,这般起头:

陆军瘦,瘦脸清癯。陆军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是金山人,更是松江人,因为出身在金山一户贫农家,一岁半送到松江新浜乡另一户贫农家去冲喜,冲喜的对象是他的养母。但冲喜未遂,去后未几日,养母死,时在1956年尾……

文出,观者有唏嘘。

都是为文者,因有了报纸的纽带,相识相知在一起。陆军一时成为我的彰写对象,王勉源源不断告我新的访谈者。我是松江名义的子孙,他们是松江当年的儿子,彼此关联着,甚而相互自嘲着:为文者到底可比喻成什么?我们那时代,就如前行的列车,奔腾呼啸,破云穿路;为文者如紧盯列车狂飙突进的站台。站台记录着一辆辆疾奔来往的列车。列车主动啸行,站台被动观望。英雄是谁?主角是谁?为文者的我们,有时彼此睇望也茫然。

几年一倏忽。过后我一个转身,离开了农村的天空大地。

写以上在松江的为文往事,缘于前不久王勉从微信上发我一讯:“《当代松江文学丛书》(全套)首发,20本书绘就松江文学瑰丽画卷”。我知道,这位祖籍山东的松江人,几十年不忘初心,咬死他的文学梦。作为今日松江区文联主席,那套文学丛书的问世,又是他与松江的几多同行者一路崎岖后的玉汝于成。

我敬他八字: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再感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他复:在松江,想我们一起为文的快活日子。

我写:此刻还想起,农民戏剧家陆军。

未联络陆军。但知道,他早就是上海戏剧界翘楚领军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