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天祥就义地,与故里,是如何建祠与祭祀的?

2019-01-11 13:03:01 网络整理 阅读:122 评论:0

明朝建立后,由于政治禁忌的消除、官方的褒奖和倡导、士人群体的推动和弘扬,各地为天祥建祠的活动开始兴起。但总的说来,明前期建祠数量不多,除北京的文天祥祠外,主要集中在江西一隅;成化、弘治以后,各地建祠逐步兴起,嘉靖、万历时期达到高峰。清朝新建祠庙不多,主要是已有祠庙的修葺和维护。据高茂兵《文天祥祠考论》统计,国内有记载的文天祥祠有40所,但事实上远不止此数。由于建祠时间记载不明确,很多祠堂难以确定具体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为明朝所建。

文天祥就义地,与故里,是如何建祠与祭祀的?

从地域看,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即就义地、出生地、任职地和经行地。文天祥就义于北京,富有纪念意义。因此,官方的建祠活动首先从北京开始。明朝建立后,“洪武元年(1368),命中书省下郡县,礼求应祀神祗,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于国家及惠爱在民者,著于祀典,令有司岁时致祭”。文天祥属于国家认可的“忠臣烈士”,对其建祠、祭祀不再像元时那样有所顾忌,明朝立国不久就在就义所在地北京建立了祠堂。洪武九年(1376),北京始建文天祥祠,并作塑像,建祠者为江西泰和人刘崧。

文天祥就义地,与故里,是如何建祠与祭祀的?

然而,《明史》记载却与此不同:“宋文丞相祠,永乐六年从太常博士刘履节请,建于顺天府学之西。”依《明史》说法,北京文天祥祠至永乐六年(1411)方建,不仅在建祠时间上晚了三十多年,而且建祠主体亦有不同。杨文所记为刘崧,而《明史》记载则比较含混,似是据刘履节之请,以明廷名义建。二者究竟孰是,考诸其他史料,《大明一统志》及万历《顺天府志》均未记载建祠时间。而江西泰和人尹直(1431-1511)在《文丞相忠义祠记》中提到:“我太祖高皇帝,统一区宇之后,即祀公就义之所。永乐初,即饬公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