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王锐:历史国情与制度设计——章太炎《代议然否论》再解读

2018-05-28 14:10:18 网络整理 阅读:102 评论:0

章太炎的《代议然否论》一直饱受非议。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一个明显的趋势便是追求源于近代西方的各种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俨然中国存亡与否,立壁千仞,只争一线。除去一二对时代思潮深闭固拒的极端守旧之士,各种政治力量都以实现源自近代西方的立..体(君主立宪或是民主立宪)作为自己的宣传与实践目标。长期以来的历史书写,特别是晚近不少带有特定政治诉求的史论,基本上是按照各类政治势力或个人追求此一体制的广度与深度来展开叙述与评价的。在此情形下,在《代议然否论》里,章太炎声称在中国“代议政体必不如专制为善,满洲行之非,..行之亦非,君主行之非,民主行之亦非”。同时认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政体“共和之名不足多,专制之名不足讳,任他人与之称号” 。表面上看,实与近代中国政治的“主流”发展严重背道而驰。以至于在一部表彰清末立宪运动的著作里,作者如是评价:“一望而知,他(案:章太炎)缺乏最起码的..常识,根本分不清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是两种绝对不同的政治制度,不懂得议员与‘豪右’的区别。其反对是盲目的,无道理的。”更有甚者,章太炎的政治理想被今人视为“希望建立一个..,希望..革命成功之后当皇帝”。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政治史,特别是近现代政治史的书写,很大程度上也是研究者个人政治立场的变相表达。而在今天,中国与世界格局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许多过去颇为流行的分析历史的视角与方法,或许应该重新加以省思,以应世变。

历史与制度

章太炎的《代议然否论》发表于1908年,当时,君主立宪思潮日益高涨,特别是梁启超、杨度等人在东京成立“政闻社”,宣传“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呼吁清廷速开国会的政治运动。此外,在革命党的主流论述里,反清革命成功之后,要求实践民权主义,成立民主共和政府。因此,章太炎在《代议然否论》一文里时常或明或暗地回应这两股政治思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