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北朝邺城造像基座上“香炉”形制及组合问题(5)

2018-06-02 20:23:37 网络整理 阅读:113 评论:0

造像中央器物分析——或为莲花香炉

关于博山炉的称名,据林小娟考证至少西汉早中期应该是没有明确出现的,晋人有“博山”“博山香炉”的说法,到唐代,“博山炉”作为明确的名称已经普及。《艺文类聚·卷七十·服饰部·香炉》录《博山炉铭》 一首:“嘉此王气(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由此看来,“承以铜盘”确实是此类熏炉常出现的搭配。然而,孙章峰认为博山炉的组成是由豆形,外加一个山形器盖组合而成的,将豆镂空改动即可为熏炉。豆形容器的使用可在邺城北齐天保十年(559)的释迦牟尼三尊像的底座中看出。但是山形器盖则值得考究,熏炉盖上所雕的可能为莲花图案或为莲瓣。上文提到的临漳某造像底座残件中的熏炉下半部都刻有仰莲瓣。而从南响堂石窟第五窟北壁北齐佛坛的基座上的炉器盖刻的诸多似半圆形花瓣,且观此类器物与左右莲花仿似一体的雕刻,以一种常规程式出现在大多数的造像基座(造像碑等)中,或许可以推测此类香炉为莲花香炉,以往对造像基座上的熏炉类“博山炉”的称名或许有误。扬之水在其《莲花香炉和宝子》一文中也提到类似的问题。

北朝邺城造像基座上“香炉”形制及组合问题(5)

邺城北齐天保十年释迦牟尼三尊像

北朝邺城造像基座上“香炉”形制及组合问题(5)

南响堂第五窟北壁佛坛基座

造像底座组合元素与信仰

1.香炉与焚香

《诗经·大雅》云:“卯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西汉高级贵族墓葬博山炉的出土,证实在汉代已有熏炉的使用。而吴焯认为案香本非中国之物。在供养佛的五或六种方法中,确有用“香”供养。在《增一阿含经》中提及“长者女沐浴身体,手执香炉,上高楼上,叉手向如来……”而在下文世尊直接告曰众人:“此香是佛使,满富城中须摩提女所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