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曹操跟刘备谁才是真“圣人”,三国两大超人气君主对决(3)

2019-02-11 15:59:23 网络整理 阅读:78 评论:0

道德修养

我们再说说第二个方面,他们的道德修养。

讲到道德,曹操最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就是他的用人理念:唯才是举。有些人说那就代表他只看才能不看品德。但是我觉得这有一点被过度解读了。让我们回顾一下“”唯才是举”四个字,最早是出自曹操主政时期的“求才三令”,曹操在公告中主张,将才能提高到道德之上,作为任官的标准。甚至提出,就算你背负侮辱之名,见笑之行,有不仁不孝的名声都无所谓。只要你有治国用兵之术,曹魏都欢迎你的加入。

建安十五年: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建安十九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建安二十二年: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疑。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觉得?哦,曹操你完蛋了,在道德修养这关,看来你要输给刘备了。决定别下的太早。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曹操手下有几个非常著名的智囊,常被拿来当作德行有亏的负面教材。就拿常被同事检举行为不检的郭嘉来说吧,他真的有做过什么坏事吗?史书上其实只留下语焉不详的“不治行检”四个字。用现在的观念来看,那大概就是在学校穿耳洞,染头发这种等级,并不是真的有什么大是大非、不忠不孝的过错。更进一步看被曹操派出去选贤与能的人力资源部官员,有些是崔琰、毛玠这些人。他们在当时都是以刚正不阿,清廉自持而闻名的人。当然了,这两个人后来也因为种种因素跟曹操意见不合,这边暂时表过不提。为毛会被派去选拔官吏,这就代表着曹操虽然不能完全认同那种道德至上的观念,但至少也不会反对去考察一下官员的品行。简单说,曹操并不是反对道德,而是反对魏晋时代那种流于道德表演的“清议”风气。再说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如果曹操不重视仁义,那他何必在建安八年时下令改建学院,要去改善仁义礼让之风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