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宋词解读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创)

2018-07-18 02:36:29 网络整理 阅读:167 评论:0

宋词解读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创)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在本词中,提到了两个景点一个是平山堂,一个是快哉亭。先看一下平山堂,平山堂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造,坐在此堂之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景色与视线相平,故而叫平山堂,是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苏轼曾经三次去过平山堂,是途径扬州,苏轼最后一次去平山堂是1079年,当时的他被派往湖州做知州,是地方长官,虽然远离京师,对于这个官职也不大满意,但还是可以接受的,并未跌落至人生的低谷。他对平山堂记忆是:“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其中“杳杳没孤鸿”是苏轼的当时经历的写照,从1071年到1079年八年的时间内,苏轼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做地方官,可以说辗转几千里,踏遍大半个中国。苏轼和王安石同是大文豪,在文学造诣上是惺惺相惜,但在朝堂上是水火不容,苏轼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新政是建造空中楼阁,不可行;王安石则认为苏轼思想守旧,不思变通;由于皇帝的支持,王安石占了上风,苏轼被调往地方做官,这个时候的苏轼就像一只孤鸿,在烟雨中飞来飞去。在平山堂上,侧卧着欣赏江南的烟雨美景,看孤鸿出没,再加上“山色有无中”,景色还是非常美丽的,看得出来,对于自己当时的境遇还不是特别失望。再看下另一个景点:快哉亭。快哉亭是张怀民修建的,张怀民字偓佺,被贬到黄州做官,同苏轼出现了交集,此前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诬陷为对皇帝“大不敬”,险些丧命,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与同是贬官而来的张怀民同病相怜,又都是豪爽性格,成为莫逆之交。快哉亭的名字就是苏轼取的,他写道:“贤者之乐,快哉此风……”于是有了快哉亭。此时的苏轼还仅仅是“杳杳没孤鸿”吗?不是了,而是“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乌台诗案”可以说是苏轼的人生转折点,虽然保住了命,但在黄州担任并无任何实权的小官,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低谷。看到长江大浪当中,飘舞着一叶孤舟,一个白发渔翁在船上搏风斗浪,这正是自己死里逃生、战天斗地的写照。苏轼站在快哉亭,联想到平山堂,其实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快哉亭与平山堂虽然景色相互关联,同是江南美景,但人生的境遇已是大不相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