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史话|朝那湫的面纱与诅楚文的谜底(5)

2018-07-22 09:48:17 网络整理 阅读:103 评论:0

关于该石刻的出土,《古文苑》所附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诅楚文”条目称:“次得‘告大沈久湫文’于渭,时蔡挺帅平凉,携之以归,在南京(即今河南商丘市区,蔡挺故里)蔡氏。”南宋陈思纂《宝刻丛编》更为具体:“治平中,渭之耕者得之于朝那湫傍。熙宁初,蔡挺为渭帅,乃徙置郡廨。”这里的“渭”,特指渭州,自唐宪宗元和年间至金太宗天会年间,三百余年平凉一直是渭州州治所在地。而蔡挺正是熙宁元年知渭州,熙宁五年拜枢密副使离任的。

当代著名学者容庚先生在《古石刻拾零》中进一步指出:“后携以归南京,藏故枢副敏肃蔡公(蔡挺官至枢密副使,谥敏肃)主屋壁。后七十一岁,故第燔毁,武略大夫汶阳李伯祥来宰宋城(属当时的南京),雅好古文,徙置郡廨。盖绍兴八年也。”虽然三石约在南宋末年亡佚,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沈久湫”石经蔡挺携归当时的南京,至少在绍兴八年(1138)尚存于世。南宋赵明诚在辑录《金石录》时,因“数本中惟巫咸最精”而仅录一文,这为日后名帖之集大成者《绛帖》《汝帖》将巫咸、大沈久湫二文合而为一埋下了伏笔。流传至今的宋元拓本,已非原石原拓,都出于拼凑和重摹翻刻,个别字在各刊本亦有不同写法,好在宋代金石学家已辑录原文传世,让我们能有幸在欣赏战国书法精品的同时,拜读到一段完整的珍贵文献。

那么,言之凿凿的“渭之耕者得之于朝那湫傍”,此朝那湫究竟是不是庄浪朝那湫?

关于古朝那湫之地,尚存争议,有宁夏彭阳说、隆德说(两县皆属固原),也有甘肃镇原说、庄浪说。当代学者范三畏先生曾著文辨析,足可采信:彭阳虽是汉朝那县,但其湫渊西海子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所示位置不符,且下通乌水(今清水河)而北入黄河,与“出渭”不合;隆德东北有湫渊,但该石出土时,隆德是顺德军之属寨,不隶属渭州;镇原湫渊太阳池,地近泾水之脉中段,与渭河及渭州都无关涉。且明代著名学者、“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平凉人赵时春早有定论:“镇原宋为原州,固原宋为镇戎军,皆与出于渭州之说不合。《天下金石志》谓朝那湫碑在固原者误也。”相比之下,唯有庄浪朝那湫,既是渭河之一源,也属于当时渭州所辖华亭县(前期称仪州)之地,地望相合,且有赵时春《朝那庙碑记》为证:“朝那地界故广,而湫则所在有之。唯华亭县西北五十里湫头山,山最高池,渊泓莫测,旱涝无所增损,且北麓为泾之源,南趾为汭之源,神灵所栖,莫宜于斯。”这个位置,正是现在庄浪朝那湫所在地,无疑为“大沈久湫”石唯一的出土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