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蓝色早读#239《左传》(2)

2018-08-27 07:44:26 网络整理 阅读:154 评论:0

这其实是一本讲“文明”的书,是中国古代文化集大成者孔子的巅峰之作,足以震古烁今。正因为其重要,所以自古就有公羊、谷梁、左传三家都在竭尽全力解读和传授《春秋》。

出人意料的是,如果读者“一不小心”读了《春秋》,就会惊奇地发现,《春秋》,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作品,它记的全是王公贵族的宫闱丑事,是一部真正的曝光台,正所谓“《春秋》出,乱臣贼子惧”。武侠小说作家温瑞安更是在《四大名捕——逆水寒》系列中杜撰出了“春秋笔”这一奇特的独门武器,取意春秋笔法,即“笔则笔,削则削,春秋之笔,严如斧钺”。

“春秋笔”是一件好武器,一出世就充满杀伐之气,所以《春秋》出,乱臣贼子惧。它不能杀伤人的形体,却能鞭笞人的灵魂。孔子耗尽心力编写的《春秋》,让处于蒙昧和野蛮中的社会,初次领略了“文明”的魅力;诛杀的不是穷凶极恶的“山中之贼”,而是贪婪、狠戾、淫邪等“心中之贼”。

宋代的朱熹老先生,提出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也不是说就要真的泯灭人的天性,那不是罪大恶极、反人类吗?饱读诗书的朱老先生怎么会那么残暴呢。其实,朱老先生所做的,就是继续解读和阐释《春秋》,鼓励人们要发扬人性中“善”的方面,消除“恶”的行为,这样,社会才能更美好,世界才会更和谐。

后来,儒学思想被持续误读,明代的王阳明王大侠及时“拨乱反正”,提出了学习儒家文化的最好方法,那就是“抛弃所有参考书,直接看教材”。从教材《春秋》中,王大侠终于理解了孔子等儒家前辈的真实想法,提出了“心即理也”,也就是说道德规范本来就在人的心里,而且,你不但心里要明白,还要去做,就是“知行合一”。

其实,当人们慨叹世风日下,各种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的时候,文明从未远去,它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每个个体好了,这个世界自然就好了。五色悦读者早,周一蓝色学习日快乐!

- THE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