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政政策能不能托底经济?(2)

2018-07-05 09:52:39 网络整理 阅读:108 评论:0

2005-2008年:稳健的财政政策阶段。我国经济部分过热但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动力不足,通胀压力尚存但并不严重,因此稳健的财政政策应运而生。“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成为这一阶段政策的核心内容。

2009年至今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阶段。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为面对经济下行风险,我国再次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综合运用缩减财政收入与扩大财政支出两类政策工具,在缩减财政收入方面,一是大幅减税降费,包括提高出口退税、降低购房、购车税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取消和停止征收 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在扩大财政支出方面,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大规模扩大政府投资,地方政府利用多种方式实现间接的财政扩张。

2014年以来年来财政发展趋势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尽管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防范重大风险的目标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把控趋严。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政府预算编制报告中提到了“财政可持续性”。其核心是强调政府债务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可以看到,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率和负债水平显著下降,释放调整空间,2018年安排地方政专项债券1.35万亿,比2017年增加5500亿元。(其中负债率=债务余额/GDP,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

财政政策能不能托底经济?(2)

2018年财政政策基调: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根据财政部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1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2万亿,增长6.1%。加上调入资金2853亿元,收入总量为18.60万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98万亿,扣除上年地方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后增长7.6%。赤字2.38万亿,与2017年持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约 1.55 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 8300 亿元,考虑到名义 GDP 的增长,财政赤字率由 3%降至 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