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怪杰——辜鸿铭

2018-09-11 22:44:01 网络整理 阅读:92 评论:0

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建为了顺应革命浪潮,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需要跟着改变,代表满清的辫子也就成了新政府革命的对象。人人都在剪辫子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在其西洋老师庄世顿的鼓励下也剪了辫子,对于剪辫子也有一些人誓死不从,其中就有如一只特立独行的怪精灵辜鸿铭,他就顶着一条辫子行走在那个巨变时期的中国,他似乎成了顽固、保守的怪物。

文化怪杰——辜鸿铭

民初剪辫潮

当时的外国记者毛姆说:他捍卫古老的中国,古老的学说,传统的帝制,和孔教严格的教条。当他谈到那些刚刚从国外大学学成归来的人们用他们满是亵渎的双手在无情地撕毁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时,他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眼里充满了悲愤。

辫子在辜鸿铭这里是一个象征,是一种在西方文化挤压下的特立独行,没有被格式化的“个”。而不是“群”,他不愿意做“群”的伟大,他要做处士横议。现在提起辜鸿铭,人们对他保守主义的印象最直接的就是辫子和发生在他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段子。

对他辫子的认知也许我们需要他的人生轨迹去寻找答案

辜鸿铭,清末民初人,他出生在一个南洋马来西亚华侨家庭,小时候被英国人布朗先生(橡胶园主)看中收为义子,并带到了英国学习。他优秀的语言天赋让他在学习上取得的极高的成就。他精通英语、葡萄牙语、德文、法文、拉丁文等,他自幼熟读和接触莎士比亚和培根等西方文豪的著作,他游历各国并获得多所著名大学的学位。可以说青年的辜鸿铭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能言善辩、精通西方文化的学者。更为难得的是他早年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依然植根他的心中,可以说他是近代中国脚踏中西文化两条船的人。

文化怪杰——辜鸿铭

青年辜鸿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