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这一仗规模不大,为啥成为八路军经典战例?妙在打得巧!

2018-10-31 06:56:38 网络整理 阅读:167 评论:0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华北地区布设了大量据点,分派兵力驻守,以期划地分片“清剿”抗日军民。如何拔除这些星罗棋布的据点,就成了摆在抗日部队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指战员们充分运用斗争智慧,创造了很多具有示范意义的经典战例。开国上将陈再道指挥的冀东南娄子镇攻歼战便是其中之一,这一仗规模虽然不算大,却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河北省枣强县南部有个张园娄子镇,是一个大镇子,镇街上有300多户人家,它东通山东,西制冀州,是军事要地。

1939年秋,入侵河北的日军看中了娄子镇的重要地理优势,在这里设置了据点,在此派驻了日军两个分队三十多人,伪军一个中队一百多人,还有伪警察十多人。

必须引起重视的是,该据点筑有碉堡和两丈多高、一丈多厚的围墙,工事非常坚固,易守难攻。而且,在邻近几个镇还囤集在数千日军部队。娄子镇据点内的日伪军仗着装备精良、工事坚固、与其它的据点靠得近,没把八路军放在眼里,经常到邻近一带村子进行扫荡,残杀抗日干部和民众,对当时冀南党政军领导机关在这一带的活动构成了很大威胁。

这一仗规模不大,为啥成为八路军经典战例?妙在打得巧!

1941年5月,时任冀南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下决心拔掉这颗钉子。当时八路军没有重武器,攻坚不利。陈再道指示要巧打,但是如何巧打呢?这就需要先对该据点进行调查了解了。

八路军十九团团长费光霞和团政治部主任李铁中,通过娄子镇维持会长魏子阳(..)、副会长王保福(娄西街党支部书记)、王锡山(党支部委员)了解到据点内日伪军的一些情况。

为进一步摸清敌情,费光霞派团参谋靳升云、十一连副连长杨永昌、五连副连长刘汶、七连一排长张俊杰等四人组成了一个侦察小分队。队员们都化装成民夫,在“维持会”的帮助下,担着水桶,扛着铁锹,随着修工事的老百姓进了据点。

侦察小分队利用担水、扫院子、搬砖、运土的机会走遍了日伪军的各个院落,把据点内敌人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他们发现日军和伪军分别住在东西两个院子里。日军住的院子大,分前后两个小院。日军第一分队住前院,第二分队住后院,,分队长则单独住在一个跨院内。大院内有碉堡,围墙又高又厚。

侦察小分队还侦察清楚了日伪岗哨的位置、轻重武器的配备和弹药库的地点。靳升云将侦察到的情况画了一份详细的草图交给了陈再道。

这一仗规模不大,为啥成为八路军经典战例?妙在打得巧!

陈再道了解了情况后,心里有了底,想出了一个化装摸进据点,近距离歼敌的“虎口拔牙”作战计划。他当即命令费光霞组织精干奋勇队,进行战前演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