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记忆遗产的沉重一页——读《中国最后的“慰安妇”》感言(2)

2018-09-06 17:50:38 网络整理 阅读:167 评论:0

“慰安妇”的幸存者,如今都已届风烛残年,且逐年次第去世,像上海已无存其一。记得2013年郭柯拍摄了一部名叫《三十二》的纪录短片聚焦“慰安妇”,翌年,他拍摄纪录长片《二十二》,从片名就能看出,时隔一年,“慰安妇”幸存者仅剩下22位了。等到2017年《二十二》全国公映时,这个数字却已经改写成8了。从超过20万,到32,22,8……这是一串触目惊心的递减数字。也许再过几年后,这个数字就归于0了。

历史的价值,既是对丑陋的存照,也是对正义的存照。在我看来,对“慰安妇”问题的存照,至少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像《中国最后的“慰安妇”》那样,留下尽可能多的影像资料和口述文字,以还原历史;二是成立资料数据库(据韩联社报道,收集整编8万多项“慰安妇”相关资料的日军“慰安妇”记录史料数据库将于2019年面向公众开放),方便研究这一历史问题;三是完好保存侵华日军“慰安妇”遗址,如上海的“大一沙龙”、南京的利济巷、广西的荔浦“慰安妇”旧址等;四是成立国家级的“慰安妇”历史博物馆(2016年10月,上海师大已开馆“慰安妇”历史博物馆,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保存“慰安妇”悲惨境遇证据为主题的博物馆)。

历史早已定格,定格的历史不容歪曲,更不容否定。战争硝烟散去70多年,..安倍政府却始终不承认、不认罪、不道歉,更不赔偿。近年来,..右翼势力再度猖獗,一次又一次否认日军强征“慰安妇”的历史。曾参与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说得好:“我们不是复仇主义者。我们无意于把..帝国主义欠下的血债写在..人民的账上。但是,我们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历史必须得到正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把握中国抗战胜利的精神实质、理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内在动力,更好地铭记历史与开创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