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零关税下合资车企何去何从?(2)

2018-12-06 07:49:12 网络整理 阅读:132 评论:0

答:资本逐利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关键是以什么方式逐利效果最佳。对外资来说,这个企业百分之百是我的,决策效率会大大提高,利润全是我的,没那么啰嗦,这貌似是亘古不变的最佳选择。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40年前大众来中国时,合资是必须的,但股比没有硬性限制,连合资企业法都没有;国内汽车产业落后国际几十年,压根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市场,卖车要靠政府分配。在这种状况下,大众别说独资,就是控股也不敢想象,它需要整合只有中方合作伙伴才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源,才能盈利。上海大众中外方股比各占50%,是利益相关方一起谈出来的,主旨是共担风险、共同盈利。这样股比在当时是一种自然选择,后来成了汽车产业政策中限制外资股比的一个条款。

4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跨国车企在中国摸爬滚打多年后翅膀硬了,中方合作伙伴特有的优势资源在不断减少,话语权之争导致的决策效率低下问题在竞争中日益突出,外资要求控股、拿大头的冲动便愈发强烈,加上中国将在2022年开放整车合资企业股比和数量限制,把这种冲动变成实践也就在所难免了。

问:还有哪些因素让跨国车企非要控股不可?

答:你注意到没有,根据宝马集团和华晨集团就华晨宝马的长期发展签署长期框架性协议,华晨宝马将成为全球化产品的生产基地,到2020年实现首款纯电动车型BMW iX3的国产化并出口全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看点。对跨国车企来说,一个产地生产的产品能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出口到周边或全球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和利润最大化,无疑是最佳选择,也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个必然选择。但如果这款出口车型一半的利润被中方按50%的股比拿走,利用的是跨国车企在其他国家的网络资源和品牌效应,那么这家跨国车企还有多大劲头去搞本地产品的出口呢?对中国来说,如果外资控股,虽然中方合资伙伴的收入相应少了,但出口多了,本地产值、税收、就业相应增加了,也是好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