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马嵬坡前李隆基,昔日英主已垂老,权威不再,又何来胆气呢?(3)

2019-03-15 05:39:33 网络整理 阅读:173 评论:0

想来许多人看到这里,都会觉得李隆基这位曾经的一代雄主,这个时候已经老糊涂了,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像从前那样掌控局势,也无力再行使那至高无上的皇权了。

马嵬坡前李隆基,昔日英主已垂老,权威不再,又何来胆气呢?(3)

但事实真就如此吗?十余年的安逸享乐,真的不光消磨掉了李隆基的斗志,也将他的智慧与手段也一并消磨掉了吗?

站在我们后人的角度来看,事情似乎并不是这样的。

李隆基的逃亡之路惊险不断,但几次都被他化险为夷:马嵬坡兵变他泪别杨玉环,以极度的悲痛换取了兵士们暂时的同情;之后他又派太子李亨率两千兵北上灵武,更是进一步将李亨这个“火药桶”从逃亡队伍中清除出去(虽然这件事对太子李亨更有利);到达扶风郡之后,他将益州进贡的十万匹贡布赏赐给军士,并允许军士自行去留,最终他的车驾到达蜀郡的时候,身边的扈从、官吏、军士加起来不过一千三百余人。

在逃亡途中,禁军内部可谓是暗流涌动,不满情绪甚嚣尘上,再加上军士的家人财产多在长安,思亲、思归的心理甚重,就连禁军的统帅陈玄礼面对这种危险的状况也毫无办法。是李隆基在众叛亲离、身旁无一重臣可供咨询的情况下,将兵乱的危险压制在警戒线以下,并慢慢地将其分化、瓦解。

马嵬坡前李隆基,昔日英主已垂老,权威不再,又何来胆气呢?(3)

入蜀之后,李隆基还是做出了几个比较英明的决断:他先是大赦天下,化解自李林甫专权以来积累起的社会矛盾。而后,他欣然接受了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的消息,并且立刻将象征皇帝权威的印玺和金策交出,让肃宗的这个皇位得以坐稳,也让全天下仍愿意效忠李唐的节度使拥有了一个“保险”的效忠对象。

但同时,李隆基并没有完全放弃掉手中的权力,他虽然退皇帝位称太上皇,但却依旧保留了干预军国大事的权力,同时根据《明皇令肃宗即位诏》的规定,在克复长安之前,玄宗可以继续处置南方地区的军政要务,直到后来回到长安之后,他才真正开始不问政事,专心养老。

后来,镇守江陵的永王李璘拥兵自重,意图效法司马睿割据江东,李隆基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站在了唐肃宗这边,他发布诰文将李璘贬为庶人,将这位他最喜欢一位儿子定性为乱臣贼子。

但可惜的是,李隆基在回到长安之后,心智仿佛又糊涂起来了,他宴请军中的同龄,又继续任用陈玄礼作为自己的护卫首领,最终招来了肃宗的不满和猜疑,这就是利令智昏了。

怎么说呢,虽然安史之乱之后,李隆基已不再是大唐政坛上的主角,但他也没有彻底沦为一介丑角,他虽然没能像项羽、隋炀那样,展现出虎死不倒威的姿态,但也为挽救支离破碎的大唐帝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马嵬坡前李隆基,昔日英主已垂老,权威不再,又何来胆气呢?(3)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