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张磊夫:曹操形象在宋元明清的变化(3)

2018-11-19 09:10:58 网络整理 阅读:66 评论:0

明朝的《三国演义》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自己登基前的1366年,就已开始下令出版史书,这一行为带有很强的道德意味,有利于他自己的家族及其他大族。它们被用浅显的语言重写:他曾说过,即使士绅们可以无碍地阅读那些深奥的观点,他们也不会遵循的。这种观点对一个从战乱中新兴的国家来说并不值得惊奇,朱元璋在自己控制的地区内就已很注重沟通:他公布于1368年的第一条法令,就用白话加了注释。

就像马兰安观察到的,在14、15世纪,大众很需要那些可以被普通读者接受并塑造善恶典型的史书。以此看来,在14世纪后半叶朱元璋治下,罗贯中完成的小说《三国演义》极好地契合了当时君主的愿望以及时代风气。

对于罗贯中本人,我们所知甚少,大家普遍接受他大约生卒于1315—1385年,其作品还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也曾完成了《水浒传》的早期版本。虽然他的《三国演义》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但本身也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无论是手抄本还是印刷本,其源头可以追溯至两处:简单的带有插图的志传体,和更为复杂的、用优美的语言和更依赖历史而非神秘素材的演义体。最后在17世纪中期,即清前期,毛宗岗修订了这些材料,并加入了自己的评论,形成了一百二十回的版本。他的版本成为了现在最通行的版本,浦安迪也指出,尽管一般将《三国演义》认为是罗贯中的作品,“我们知道,《三国志演义》成书于1522年,其后有多个版本,是16世纪小说的典范,也在明朝的第二个世纪被重新创作或大量改写了”。

18世纪的学者章学诚指出,《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公允的评价,其从汉灵帝迄孙吴投降,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行文流畅,想象丰富。它是一部生动的小说,像《续后汉书》及其他宋元学者的著述一样,以刘备及其国家蜀汉为尊,拥有广大的读者群,比复杂的官方史书《三国志》及其注释更易接近。

相关文章